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说着说着就突然哭了。
一个周五的晚上,孩子吃完饭就抱着篮球出门,她不过是叮嘱了一句: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更不知道为什么,母子间总像是仇人一样充满怒火和怨气。真就应了那句话: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指的就是青春期,许多家长被叛逆的孩子折磨得精疲力尽,黔驴技穷。家长们频频想要找到好的方法应对孩子的各种叛逆行为,却又常常束手无策,不知所措。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叛逆?面对叛逆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随着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成长上对应从儿童到青少年,孩子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个特别的阶段。而“青春期”似乎总是和叛逆、对抗、情绪化和冲动联系在一起,让父母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相处。究其原因,是他们大脑发生了变化,青少年的大脑和成人不同。而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正因这种发育上的不均衡,造成了“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神经元数量会迅速增加,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联系也会逐渐加强。在感知情绪、解决问题等方面,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和成年人相差无几。是大脑的执行控制中枢,负责计划、决策、控制冲动等,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但这一区域发育的时间最晚,往往要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因此,面对突发事件时,成年人更倾向于理智、隐忍、克制;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提高,叛逆的产生需要以这两者为基础。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就像我们前文讲到的,青春期的孩子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过程中会经历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怀疑,这自然就加剧了青春期的情绪问题。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叛逆、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却不这么看,在我看来: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是一件好事啊。而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要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其实也是在用一种方式,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也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来对症下药:1. 暴躁型——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2.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3. 我行我素型——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对不同类型的叛逆行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对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
对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沟通;
对阳奉阴违型叛逆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真诚。
叛逆的背后是孩子特定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个体不同的内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多去观察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求。
只要努力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做到心中有数;学着接纳这个时期的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问题只是成长过程的问题。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想必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见的结果。有些家长可能会问:“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头老虎,摸不得、碰不得,我们怎么办呢?”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
“你是不是舒服日子过腻了?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
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而另一个孩子,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一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仍然“啃老”,仍然依赖、依靠父母,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老父母怨声载道,骂孩子是废物、不争气,但也无补于事,孩子已经被养废了!这样的啃老族并不在少数。想让孩子们真正独立起来,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传统的权威”角色。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
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要看父母。”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深爱着孩子的,但有一些父母却因为不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机制,误解了孩子,硬生生将爱变成了伤害。
没有学习,不迭代自己旧有的思维,就很难以同理之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理解孩子,从而和孩子构建好亲子关系。
所以,父母要学习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叛逆,去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点个「在看」,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有好心态,去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