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心灵驿站  
 
多么痛的领悟:那些本来做一做,娃小学就会轻松很多的事
浏览:611次 时间:2022/6/9 8:52:54
图片


大家好,我是千妈。


前几天,我分享了一篇👉聊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学龄爸妈该push时一定要push。本来大语文对阅读量要求就特别高,加上双减后老师们“少刷题就多读书”的态度,不会自主阅读的娃小学真的很吃亏,阅读速度上不去,越往后走,累积出的差距也会越大。


文章发出后收到好多留言,大家一直从自主阅读讨论到识字拼音,强烈要求千妈“回头看”故事出续集。


好吧,既然你们想听,那就继续聊起来~


这个周末,我又好好回忆了下,盘点出了三件“做一做,娃小学就会轻松得多的事”。分享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只是我作为过来人的切身体会,无意传播焦虑,初衷就是为在路上的爸妈们“提个醒”。


至于具体怎么做,千妈觉得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大家结合自己实际来把握就好,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不一样,孩子也不一样。



【识字】

很有必要抓一抓


千寻上小学前,我对识字的认知还没那么深,一方面是“基因盲区”,觉得自己在文字方面小有天赋,娃肯定也差不离(事实证明想多了,有种遗传叫均值回归);


一方面觉得自己阅读做得多,娃读绘本时自然就会认很多字(事实再次证明,天底下没那么多‘自然而然’的好事)。


不过好在幼小衔接那会,跟几个老师朋友交流后“幡然醒悟”,在识字上用心抓了抓,如今看来是很正确的决定。


因为进小学后我就发现,识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忒大了。


假设用两个孩子来举例:


A,家长未引导,识字量少;

B,家长有引导,识字量多。


那么,日常场景中的表现如下:


场景1  做作业


  你就是娃的读题机,还是那种反复劳动的读题机。什么“自主、内驱”都是浮云,是别人家的风景,而你更多是刚念完一个字,钻进厨房锅铲都还没拿起来,娃又开始嚎了:妈妈,这个字呢?


图片

 图源:网络


题意理解就更是云里雾里,你想不通这娃咋一做作业就发懵,不好意思,他不是懵,是真没懂。

 

 B  大部分时候都能自主读题,题意把握准确,轻松完成作业,还能腾出大把时间玩、运动,nice!


场景2 自主阅读


 A  虽说亲子阅读是好事,但每天重复小娃娃时的“讲故事”模式,多少有点心裂,关键一学期下来,你会发现必读书单都很难搞定。

 

 B  进入“识字越多越喜欢读,越喜欢读识字越多”的良性循环,阅读速度和存量都不可同日而语。亲子互动模式,也从以前的“单向输出”变成了“双向奔赴”。


两个场景一对比,不用我多说,你也能体会到哪种生活更从容淡定有质量了~


关于识字怎么抓,之前分享过的两篇文章,应该对大家有帮助:


一篇讲👉。个人经验,适时适量的指读,不仅不会破坏阅读体验,还对孩子识字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一篇讲👉。是我用过觉得比四五快读、识字卡更科学的方法,一个能让“阅读识字”事半功倍,一个对娃的语文能力提升很大。



【写字】

长期意义不大, 短期价值明显


不瞒你们说,写字这个事是我大意了的。


千寻幼儿园快毕业时,好几个“过来妈妈”友情提醒我,暑假给娃报个硬笔班练练字。我表面嗯嗯嗯,内心“嗤之以鼻”,觉得写字这事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夸张。


毕竟长期来看,谁不会写字呢,只是写得好不好的区别。


但写得好,在今天这个无纸化办公时代,价值又有多大呢。


等千寻她们长大,都智能时代了,怕是电脑敲字都要变语音,原谅我狭隘,真是想象不出写字的巨大意义。(书法艺术范畴除外哈)


然而,现实狠狠给了我暴击,的确是我狭隘了......写字的长期意义虽然有待商榷,它的短期价值却是肉眼可见的。


比如你会发现,小学班里学习好的娃,基本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所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在他们这个阶段表现特别明显。


那些字写得乱七八糟的娃,学习生活中往往也贯彻着同样的“乱七八糟”,书桌乱七八糟,书包乱七八糟,作业也是乱七八糟......


图片

 图源:网络


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头藏着个逻辑:


“练练字有静气---有静气的小孩写字比较稳比较好看---写字比较稳比较好看的小孩有静气---有静气的小孩更爱整理学习更专注”


图片

 图源:网络


而且还有点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原因,字写得好了,娃就更愿意写,反之,写得越丑越不肯写。


我们家就是典型,练了一段时间字后,我明显感觉到,她的作文篇幅变长了,数学更爱写过程了,连带着英文书写也有要求了,有时还会拿着自己本本欣赏,“哟,这谁啊,写这么工整好看......”


图片

 图源:网络


不过说这么多,并不是建议大家学前就逼着娃天天写字。


写字还是要遵循儿童发育规律,6岁前娃的小肌肉群都没成熟,这时候强行长时间写字,反而影响手指发育。


6岁前你该做的,是有意识地多陪娃玩一些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游戏,比如搭积木、串珠子、捏橡皮泥......


图片

 图源:网络


填色、连线、走迷宫的游戏书也很推荐,能提高娃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学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控笔技巧。


图片

 图源:网络


另外,就是可以教教娃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坐姿。


之前分享过一篇👉,里面有错误握笔姿势的图示,还有帮娃掌握正确握笔姿势的儿歌,需要的爸妈待会回过头可以看看。


上面做这些,都是打基础。


不要小看这些基本功,很多娃小学三四年级了,握笔姿势都是错的,父母还一脸懵,不晓得娃为啥写字那么恼火,写得丑就算了,写一会还喊手痛。


过来人告诉你:除了懒,大概率就是姿势没对!


6岁后,就可以买些字帖给娃练习了(不要像我当年啥都不做),不用搞太花哨(一看就是新手),买华夏万卷这种跟教材同步的就行,练字时顺便把语文生字也预习了。


图片

 图源:网络


至于报班,依然觉得不是很有必要,因为在机构教硬笔的朋友告诉我,其实字写得好主要靠练,外面报班也是给娃布置N多练习作业,练那么多,写不好才怪......

 


【规则意识】

良性循环的起点


最后说说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四个字看起来简单,而且感觉很不“快乐教育”,但它却是中国小学集体生活的核心要义。


刚入学时,老师每天在强调规则上耗费的精力是学习的好几倍。


过了二年级好一丢丢,没那么严格(毕竟娃大点没那么熊了),但还是会每天强调。


道理很好理解:


一个是文化原因,不管你认不认可,文化差异始终摆在那里,欧美国家强调个人主义,东亚国家强调集体主义,两种文化本质上无对错,各有优劣,要客观看待;


一个是现实原因,班里四五十个娃,跟一群没进化好的小猴子似的,调皮捣蛋精力爆棚,老师想节省管理成本让自己不至于早衰,只能强调规则。


图片

 图源:网络


理解是第一步,接着咱们再聊为啥“规则意识”是良性循环的起点。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孩子,老师对他的观感会比较好,从而带动同学对他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入学后你就会知道老师态度对学生态度的影响有多大),这样他的小学集体生活氛围就是融洽的。


环境融洽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叫“场的加持”。


这个心理学概念有点学术,我给大家解释下:


每种环境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情绪场”,在场中的人会受到影响。

“场的加持”


比如,你和环境是相融的,你整个人就是放松的,可以把大把能量都用在专注学习、阅读这样的正事上。


相反,如果你和环境是相悖的,比如有些规则意识差的孩子,一入学就跟老师搞成对抗关系,和同学时常发生冲突,他整个人的状态就是紧绷的、情绪化的,能量都浪费在跟环境的对抗上了,能用到正事上的就很少。


图片

 图源:网络


如果你希望娃入学后,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


“有比较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在环境中自洽---不对抗不情绪化--能把更多能量用在正事上”


那么,学前就一定要帮他建立“规则意识”,记住,这是个重要起点。


具体怎么做,千妈之前分享过一篇实操文👉,需要的爸妈可重温。


看完不过瘾的记得留言,我会根据大家需求来决定要不要单独开篇继续掰。



EASTWEST


不知不觉又快四千字了,小学的事儿也只聊了个大概。


每次跟自己说不要写太长读者时间宝贵吸收不了那么多,结果每次都超标。


没办法,恨不得把我走过的弯路淌过的小河沟都告诉你们,因为走过这条路的我太了解妈妈的不容易,我知道,我们不是对娃要求高,是对未知的担心。


也正因如此,听到有公号主抱怨说文章写得恼火找不到灵感时,我都特别不理解。这玩意是靠灵感支撑的?我可一直都是用“我走过我懂得的实践”支撑啊~


不瞒你们说,我还有个素材库,里面好书好电影育儿经验十几个分类文件夹,装的都是陪千寻和其它娃看过的好书好片,还有我们一起走过所有路径的记录,目前三分一都还没写到,而且这个素材库还在不断更新中。


所以大家要努力啊,扬起你们的“小鞭子”,想看什么就留言区大方“点”,比如幼小衔接阶段你有什么话题很关注,亲子阅读中有什么小困惑,想知道动物小说哪本好,给娃囤点啥科普片等等等等。


不然像我这么懒的,真的可能去冬眠~

 
上一篇:孩子总是发脾气,三流父母打骂,二流父母讲道.. 下一篇: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磨蹭..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