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家庭教育  
 
5个经典家庭教育案例,或许你能从中受到启发
浏览:416次 时间:2025/1/7 10:29:29
有家长说,教育孩子,就像是打怪升级,总会碰到一道道关卡,也会遇到层层阻碍。

的确,孩子的成长,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思想不同,呈现的行为和问题也不同。

没有天生完美的孩子。有问题就要积极面对。以下5个经典家庭教育案例,或许你能从中受到启发。
图片

家里玩具一大堆,还要买买买


【案例】


里堆着堆的玩具,孩子还要吵着买新玩具;花了几百元买来的新玩具,孩子却不喜欢、只有几分钟的新鲜;别的孩子都喜欢的东西,自己的孩子看都不看。头痛!郁闷!心疼!


【分析】


小孩子正在发育和发展的旺盛时期,对任何的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好奇,他们喜欢求知,喜欢寻找新异的事物,喜欢变化。对于玩具,普遍存在一种永不满足的心理。


【建议】


一、玩具轮换,保持新鲜。每次给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多,有几种喜欢的玩着就行,看孩子玩熟悉了,就收藏起来,再换一些玩具给他,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孩子就会有新鲜感了。


二、自制玩具,百玩不厌。比如,在旧瓶子上面让孩子随意作画,或制作保龄球等,纸杯可以做成会走的玩具,玩故事表演,或比赛性质的活动,废包装纸自制小鞋子等,不仅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令他们不仅百玩不厌,小心呵护。


三、交换玩具,提升能力。鼓励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这样,既给孩子带来新玩具的游戏乐趣,又发展了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何乐不为呢?


图片

不给我,我就抢


案例


韦韦1岁8个月,年纪不大,却在小朋友中以霸道闻名。


和小朋友一块玩时,只要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新玩具,或是他觉得好奇的东西,没得到允许,就动手抢。


一块玩的小朋友都防备着他,特别是手上有新玩具时,一见到韦韦,有多远就躲多远。


【分析】


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孩子还没办法完全说清楚时,动手直接抢,对他来说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为了夺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还会打人,抓伤别的小朋友。当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时,就会成为习惯。


【建议】


一、加强引导。很多时候,并非孩子天生霸道,而是他们还并不懂得什么是对与错,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在家时,不能凡事都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


二、提前预防。带孩子出来玩时,可以事前对孩子说:“宝宝,我们不能抢别人的东西,那是不对的。”“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一定要记得先问问行不行。


加强孩子的礼貌观念,让他明白,守规矩懂礼貌,才能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三、同伴交换。让孩子带一件玩具出门。这样让孩子有一个新的认识,不是不给我就抢,就能玩到玩具。交换的方式,可以让两个小朋友都玩得很好。


图片
就是要边看电视边吃饭!


【案例】


小帆吃饭时,如果电视里播着他爱看的动画片,他都要求到电视机前的茶几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


妈妈苦口婆心地解释,不能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原因。他却一个劲说:“我就是要边看电视边吃饭,要不我就不吃饭了!”


【分析】


“我就是要……”,这是一些霸道宝宝的常用口头禅。往往一个不好的习惯养成,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平时过于放松规则的后果。


正如小帆一样,他就是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否则就拒绝吃饭,是因为他知道,妈妈最怕他不吃饭。比起不吃饭这件事,还是边看电视边吃饭好一点。久而久之,养成了坏习惯。


【建议】


对于孩子来说,事先定好规则是必要的。比如,约好吃饭时不能看电视,什么节目看到几点,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


如果不容易转移“看电视”这件事情,那就改变策略。分享一个妈妈的方法:


等孩子看了半分钟左右,妈妈问孩子:“”现在电视里在演什么呀?”孩子愣了几秒,边看着屏幕边说,想讲清楚又不是那么容易,索性不再回答,继续边看边吃。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来突击:“现在电视里又在说什么呀?”孩子回过神来,边看边跟妈妈解释,妈妈也努力地应和着。


几次来回,孩子看了几秒电视后,担心妈妈会问问题,赶紧收回视线主动吃完碗里的食物。


图片
孩子总完不成作业


案例


孩子每天回家不是说没有作业,就是说作业已经做完了,或者一拖再拖,迟迟不动手,直到睡觉时间作业也很难完成。


家长采取各种办法:陪同、监督、讲道理、指责、打骂。刚开始还好一些,没坚持几天,还是老样子,让家长伤透了脑筋。


【分析】


一旦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过分指责,责罚孩子不仅无济于事,还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丧失,进入初中就很容易出现厌学现象。


其次找出孩子不能顺利完成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在某些学科上存在困难?……


【建议】


 一、停止指责和打骂。看到孩子完不成作业,很多家长都会忍不住指责,或者打骂,这会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家长的事情,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面对孩子的未完成作业,家长需要保持理智,积极倾听孩子,接纳和理解孩子遇到的沮丧和挫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二、统计和复盘时间。这是一位家长的经验。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作业时间统计,把孩子最原始状态的作业时间统计出来,取一个平均值,就是比较接近孩子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然后不断帮助孩子复盘,积累成功经验。


比如,孩子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一项作业,今天居然15分钟完成了,快出来的5分钟怎么来的,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把提速的具体方法找出来,最好还能够帮孩子记录下来。如果可以,还可以把这些具体方法做成一张简要清单。

当然了, 规定20分钟,今天25分钟完成了,也要跟孩子分析一下慢的原因。


图片
孩子爱打人,家长该如何处理


案例


儿子今年9岁,上二年级,活泼好动,老师多次向我告状,说他在校打架,欺负小同学。我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是没用,儿子会承认错误,并承诺不会再犯,但是转身到学校,又故态复萌。


该怎样纠正孩子这个爱打人的毛病呢?


【分析】


平时在孩子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有些孩子的攻击性比较强,情绪容易冲动,不习惯用语言表达感受,稍有不满就动手。


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爱打人,在集体生活中不被其他孩子接受,显得不合群。家长们会很着急,想改变这样的局面。


那么,就要先从家长身上、从家庭环境中寻找问题的起因。


(1)是否家庭中存在暴力行为?


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如果家长情绪容易冲动、父母之间存在暴力冲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现问题,习惯于打孩子、用暴力解决,而不是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就会从中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2)是否孩子缺少关爱?


如果家庭缺少温暖,或者父母太忙而忽略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缺少爱的孩子,往往会发展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封闭自己内在的需要,表面上显得乖巧听话;还有一种就是富于攻击性,用暴力去保护自己。


【建议】


一、向老师或当事的孩子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客观看待自己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


如果责任不在自己的孩子,确实是孩子“受欺负了”,那家长应该宽宏大量,和孩子一起去原谅对方;


如果确实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那就要和孩子一起请求对方的原谅,并与老师及时沟通,今后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情。


二、帮孩子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适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并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三、即刻行动优于言语规训。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家长可以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严肃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给孩子一个阻止,这对孩子来说依然是一种惩罚,过后无需再多说教。若再出现打人行为,继续上述方法即可。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越早知道越好 下一篇:父母做到每天6个“一分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