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烦恼。事实上,不仅是学生,我们觉察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否也因为天冷、跨年、活动、期末而显得既兴奋又浮躁呢?
兴奋和浮躁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它们是人情绪状态的一部分。
兴奋通常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关,如期待、喜悦或热情,元旦迎新的系列活动会让人感到兴奋。
而浮躁则更多地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急于求成的心态,团体活动多,学生想赢;复习任务多,学生想偷懒。多任务并行,学习和娱乐左右摇摆,学生就容易浮躁。
兴奋和浮躁是这个阶段的“必然”,既然是人之常情,就不必过于苦恼。教师从心理上接受了这一点,才能更包容、也更从容地引导学生在行动上做出调整。
为了平衡同学们的节日兴奋与日常学习,教师可以考虑以下三个策略:
01真诚沟通,打好预防针
“杀鸡儆猴”是这段时间老师们最容易出现的心态。偶而用之,是没问题的,如果过于频繁不仅淡化了效果,还破坏了师生关系,也会引得自身情绪不佳,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多少性价比。
通过班会或个别谈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正视自己的问题。以例子或证据让学生看到自身在作业、听课、纪律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评价产生的影响,一起讨论如何在活动中保持学习的专注度。
客观指出问题,分析后果,打好预防针,鼓励学生延迟满足。用心过好期末关,寒假可以更快乐!
02提前规划,让学生有具体的事情可做
不要只是口头提醒,“思想工作”在人的躯体本能面前有时候是无力的。
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任务,让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做。比如公布假期前后的学习(复习)计划和各项活动安排表,让学生按优先级完成相关内容。再比如确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学生彼此挑战、相互过关。
教师也需要调控作业量与难度。考虑到学生的兴奋状态,可适当增加课堂限时完成的环节,减少回家后的书面作业,以确保作业的完成度和有效性。选择一些既能巩固知识又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把兴奋度转移到学习任务中。
有意识地增设奖励和表扬机制。近期,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良好表现并刻意放大。课间多到班级走动,批改作业时用一些有趣的评价或小印章,抓住那些能在浮躁中静下心来的学生或行为,表扬具体事实,如展示作业、笔记等,增强榜样作用。
03加强家校合作,化被动为主动
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满意度也会下降。他们往往会归因于学校活动让孩子分心、老师抓得不够紧或者同学的“坏榜样”让自己的孩子也松懈了。
与其被动接受埋怨,不如主动出击,加强合作。群发短信,告知家长这个阶段孩子容易松懈,需要共同督促。给家长几个关注点(比如作业订正、背默任务、错题整理等),让家长有抓手。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具体指导。和个别家长点上交流一下,关心家长在家的育儿困难,对手机等常见问题适当提醒。
平常心对待特殊时间节点上的教育问题。在扎实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享受节日的欢乐和学校的活动,作为集体凝聚力提升的好机会。保持耐心和理解,与学生共同度过一个既充实又愉快的假期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