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家庭教育  
 
同学之间闹矛盾,家长要警惕这种做法,不然追悔莫及
浏览:291次 时间:2024/3/26 11:17:18

图片


孩子从上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要开始和同伴相处,同伴间频繁地接触,有时有说有笑,亲密无间,然而有时也免不了会有一些发脾气、推搡之类的冲突。

孩子之间解决冲突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有的冷战两节课,时间长的冷战一两天也就没事了。

也有的孩子也会因为跟同学发生矛盾,闹到要跟同学“绝交”的地步。有些孩子绝交还很有仪式感,要写正式的绝交信,双方都要签字(有的还要按手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绝交信让人看了真是哭笑不得,然而这些孩子即便是写了绝交信,大部分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和好。

还有一些孩子跟同学发生冲突之后,会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听到孩子的事情后,比孩子还着急,忍不住要站出来“替孩子出气”。

之前就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两名小学生的爸爸,因为两个孩子在学校发生小摩擦,在家长群中“放狠话约架”,打得头破血流。

图片

事情的起因是两名3年级男生在学校做操时互相“踢屁股”“绊摔跤”,两人的关系出现了小别扭,并且很快变成了双方父母在家长群口角并“约架”。

冲突当天早晨,两位爸爸真的现场打了起来,其中一位爸爸被U型锁打伤了脑袋,后续被送往医院治疗。警方和教育局介入,学校心理老师也及时和两名男孩子谈心,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之后,事情也发生了反转。据班主任说,在家长发生冲突之前,两个男孩子已经和好了。在两位爸爸打架时,他们的孩子正一起玩耍呢!

爱子心切是每个家长的本能反应,但是用以硬碰硬的方式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的益处。

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冲突的发生,正是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同伴关系,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的契机。

孩子只有经历过同伴间的冲突,才能对自身、同伴和社会规则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在冲突中获得成长。

图片
原因分析

其实,孩子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出现各种状况,是正常的,是孩子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

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一方面跟孩子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与家长教养方式失当有关。家长的教养方式失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很少专心地与孩子一起活动,没有清楚地向孩子表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也没有明确地提出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要求,从而导致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没哟建立起应有的行为界限。

二、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培养,没有教给孩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如适宜地表达想法的技巧、合作的技巧、解决冲突的技巧等。

三、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认定错误在他人身上,自家孩子永远是对的。其结果必然是,当孩子今后再与人发生冲突时,也会想当然地认为“我总是对的”。

四、家长过于强势,经常使用命令、强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做事,从来不和孩子讲道理。孩子有样学样,认为命令、强迫就是道理。

图片

专家建议

虽然说:“小孩打架不记仇”,但是家长们特别担心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吃亏,所以总是过分紧张。

然而成长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不是校园霸凌,只是正常的小冲突,在孩子看来可能无所谓吃亏不吃亏,另一方面,家长与其担心,倒不如以冲突为契机,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同伴关系,提高孩子的交往技能。

生活中家长多注意在这几方面引导孩子,孩子的人际交往情况会越来越好。

一、帮助孩子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

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行为界限,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可以多做,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不能做,以此来约束、指导、规范孩子的行为。

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也可以借助适合孩子阅读水平的读物,和孩子谈谈对其中一些行为的看法,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我是×××,我会怎么做”,以此来培养孩子分析各种状况的能力,当孩子面临类似状况时,就能选择出最合适的做法。

二、指导孩子掌握解决冲突的具体策略

解决冲突的策略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做法。

1. 进行指向事实的讨论

暂时抛开对他人的责备、愤怒等心情,立足于自己的观察,尽可能客观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如实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再告诉对方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有助于冲突双方跳出自身的狭隘视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有助于明确关键的争议点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共同讨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怎么做?这有助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众多途径,通常可以从中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2.真诚地道歉


当孩子通过移情,体会到他人因自己的不当举动而感到痛苦时,应当真诚地道歉,这有助于解决冲突。


道歉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轻飘飘地说一句“对不起”,而是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自己给对方带来了不适,并因此感到抱歉。


由于个性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即便心里意识到自己不对,但就是嘴硬,不肯道歉。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道歉并不是一种示弱的行为;相反,它代表着勇敢,因为敢于承认错误、敢于道歉也是勇敢的一种表现。


3.遵守一些通用的社交规则


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通用的社交规则来解决冲突,如:


(1)轮流。当大家都想参与一项无法同时参加的活动时,轮流是个好选择。它可以为人际关系带来平等与公平,使孩子了解到他们不能总是排在第一、总是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如果决定轮流,那么需要大家共同约定一个顺序,并按约定来执行。


(2)少数服从多数。当团队中出现不一致的意见,互相无法说服时,投票是一个可选的方案。先由持不同意见的各方分别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然后团队中的每个人自愿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少数服从多数。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孩子来说,这个方法不仅有助于解决冲突,还能有效促进其团队意识的形成。


4.在遵守道德准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某些特殊情境中,按通用的社交规则行不通时,可另辟蹊径,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1)分享。分享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要加以推崇的良好行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是一种美德。但要注意,分享应当建立在物品所有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强行要求对方分享,只会导致更加激烈的冲突。


(2)增加活动材料或角色,满足冲突双方的共同需求。有时候,产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大家都想参与某个活动,而受材料或角色的限制,这愿望无法满足。这时,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活动材料、角色等进调整,就可以解决冲突。


图片

虽然我们不主张插手孩子的事情,但不等于家长就该坐视不管。有些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


例如,孩子面临危险,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助力了。


如果一定需要介入,家长也要放宽心态,抱着协助的态度,而不是主动地替代包办。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存智慧,遇到问题,他们会积极地想办法,如果我们过度干涉,看似是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实则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不打破孩子的相处规则,给孩子自我处理的空间,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当您的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时,

作为家长,

是怎么处理的呢?

欢迎您留言分享~


来源:义方家长(ID:yifangjiazhangjiaoyu)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家长成长课堂》。

 
上一篇:孩子自卑还是自信,取决于你对这3件事的态度 下一篇:孩子有这种表现,暗示他的内心碰上了过不去的..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