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父母如何陪伴,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这个假期,如何给孩子高质量地陪伴?人民日报给出了8个建议,值得所有家长借鉴学习。
暑假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8个建议挺管用,知学家庭教育综合指导站,12分钟
台湾知名教师宋怡慧也曾在自己的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教育上做不到的事,就交给阅读吧。”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小缺失阅读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吃大亏!父母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多读书,最好还能陪伴孩子一起读。放下手机,一人一本书,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同享受阅读的时光。这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陪伴,也是亲子互动最好的方式。
想起曾经被刷屏的一对双胞胎学霸兄弟赵稞和赵棣。父亲只是普通的农民,高中三年,父亲每个周末都会与孩子面对面的交心、聊天。尽管家境普通,但父亲的陪伴,给了他们无尽的鼓舞和勇气,最后两兄弟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所以说舍得花时间陪孩子“闲聊”的父母,孩子一定不会差。
平时孩子学业重、时间紧张,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陪他们聊天、说说心理话,假期可以好好弥补一下之前缺失的亲子交流。陪孩子聊天,是我们给予孩子关注的最好的方式。
心理学家胡慎之曾讲过: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就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运动。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传递热爱生活的态度、刚强勇敢的意志以及合作冒险的精神,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注,理解爱的具体方式。强健的体魄,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弱不禁风的身体,永远养不出有趣的灵魂。
过去这三年受疫情影响,孩子不是待在家里上网课,就是复课后学校、家里两点一线跑。趁着暑假好好放松一下,亲近一下大自然,见见外面的世界,开拓开拓眼界。在旅行前最好让孩子也参与到整个准备和安排中来,包括天气状况的了解、行程的安排、住宿的选择等等。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的家庭旅行才有意义。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注,也才能通过旅行增进亲子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戴尔·卡耐基曾说:“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在家中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这个暑假,试着将孩子带进厨房,从最简单的教他们如何使用做饭设备、如何辨别使用不同调料等开始,放手让孩子学习做饭的技能。做饭、做家务这些看似细小琐碎的生活小事,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托举着他们奔向更大的舞台。
好的教育不是放养,而是有规矩的“守望”。结合假期里的具体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下“假期的规矩”,同时父母在制定家规时需要注意,尽量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他一定的选择权;内容也要清晰,利于孩子理解执行。
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的爱是带着规矩去爱,真正的陪伴是帮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曾看过一篇文章《妈,你老了就自己去养老院吧》,文中讲述一位母亲因为不愿意照顾83岁高龄的婆婆,宁可出钱把她送到养老院中去。于是5岁的女儿看此情形便脱口而出了:“妈妈,等你老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把你送到养老院。”孩子孝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家长应该多带着孩子去看看老人,多陪陪他们,关心关心他们的身体,聊聊彼此的家常,一起尽尽孝道。请相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你的孩子都看在眼里。
暑假虽然是休闲放松的时间,但也是休整学习的关键期,暑假的计划和安排也要陪孩子提前规划好。
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孩子既能劳逸结合,家长也能比较放心,不至于上演“母子大战”的戏码。所以想要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就和孩子一起做好计划吧。
相信用心陪伴的力量,这些亲子间的亲密时光,定会成为孩子内心的力量之源,托起他们人生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