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荫浓夏日长,暑假如约而至。暑假这么长,怎样有意义更愉快?关键看安排。只要安排得当,暑假可以做到既快乐,又充实;既锻炼实践,又充电成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份暑期规划,列举好必做、要做、想做的事情,并且根据计划去完成。规划中也要包含作息时间,科学分配暑假学习、兴趣发展等事项,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保证用眼健康、睡眠充足、生活规律,让孩子在暑假休整、学习、发展三不误,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电子产品逐渐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科学认识电子产品并规范使用,和孩子一起签署电子产品合约,规定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内容,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让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好帮手。
假期中的安全尤为重要,家长要给孩子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对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防火防电、网络安全、防电信诈骗等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同时加强法治教育,教育孩子不参加赌博、酗酒、迷信等活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构筑起保护孩子身心安全的“防火墙”。
有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暑假有更连贯、充裕的时间,有更舒适、自主的空间,所以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利用暑假阅读课外书,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积累沉淀。同时,也建议家长能与学生进行同步阅读,共读一本书,共写读后感,营造良好的亲子共读氛围。
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我认同感和抗挫能力。家长要督促孩子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跳绳、跑步、打球等运动项目,每日坚持锻炼、科学锻炼,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为健康赋能。
生活就是一种教育,参与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美。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与每日的家务劳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安排打扫、清洗、收纳、饮食等家务劳动,传授劳动方法和技巧,并且适度指导和表扬,通过每日家务劳动增强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家务劳动能力。
如果说家务劳动培养的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那社会实践就是让学生明白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家长要引导孩子严守原则,比如:做好垃圾分类、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等。还要热心公益,比如: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走访敬老院,捐献衣物等,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让假期远足更有深度,家长可以利用“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护照”,带领孩子在各场馆体验打卡,也可以和孩子赴一场远行研学。研学前可以通过网络“做功课”,研学时就可以联系已知去感受、探索,研学后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方式记录、回味、总结收获。
假期是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走入孩子的心灵。孩子的阅读、运动、劳动、研学等活动安排,家长都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在活动中和孩子进行良性互动,建立亲密感,给予孩子有效的关心和陪伴,将会大大改善亲子关系,建立深度连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家长要充分用好暑假难得的亲子时间,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做好计划,陪伴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