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感觉我说什么,他都不听。我说往东,他偏偏往西。为什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乖孩子呢?”
这应该是很多父母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
有的父母就用暴力恐吓,孩子一闹,直接就一顿抽。还有的父母呢,直接忽视,让孩子在地上滚,自己照旧做自己的。
结果也往往是把孩子修理一顿了事。
有什么好方法吗?
带儿子去小卖铺取快递,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父母不给他买零食而哭闹,可儿子不曾为买零食哭闹过。
有一次老板娘就奇怪,问我是怎么教他的。我说没教啊,因为他吃饭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要零食了。
如果他要,我也会给他买,从不为难他。
因为买多少、买几次,我们会一起商量着办,有一个规矩的,按照这个规矩走就行。
记得儿子有一次跟我说:“爸爸,我服你,听你的。”
在陪他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常提醒自己站在他的角度,更希望自己能去倾听他内心的小小心意。
而且一起商量着树立一些有效的规矩,自己也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地做好榜样。
放假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几个老同学就凑到了一块儿,很久没有见面,寒暄之后说去聚聚。
因为儿子也带回了老家,正需要我陪着他四处玩,很多的邀请都直接拒绝了。
但有一次拒绝不了,还是去了。吃过饭后,有几个人提议说去打牌,我想了想,说家里孩子要我带着玩,得回去。
有一个人就说:“你一个当爸的,管这么多干嘛,不是还有老婆管啊!玩玩没事。”
这时手机响了起来,孩子在那里叫着爸爸早点回来,我二话没说还是回了家。
因为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形,在外边呼朋唤友,对孩子不管不问,父母如若不能自律,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混乱的环境里,无法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养孩子,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父母的用心和自律是亲子养育的基石。
养孩子,也要对孩子狠一点,特别是在规矩教育上,得狠才行。
因为孩子会察言观色,只要看到父母有一丝的松动,马上就会见缝插针。很多规矩就这样被一点点地破坏掉了。
为什么在很多家庭里,四五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大人们还累趴了呢?很多时候出于溺爱。
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去爬山,有一家五口在前面的路口没动,原来是一个4岁多的小胖墩在那里要爷爷骑马。
这种陡坡上,要骑在爷爷脖子上,那老人不累惨?一家人在那轮流上阵劝说,可孩子不干,一定要骑。
最后老人还真的扛着小孙子,迈着沉重的步子,咬牙走着。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被过多的爱裹住了,不仅仅裹住了手脚,更束缚了心灵。
爬山本来是磨练孩子意志力的好时机,儿子累了,我也是给他找一根木棍撑着走,或者坐着休息一会。
爬过很多的山,也不曾说要我背,因为我们的规矩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当然,很多家庭都有这个规矩。只是很多规矩后来被放纵的爱给打破了,形同虚设。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经常是几个小时不停。
有一次我们去他家里做客。正玩游戏的孩子对所有人都置之不理,沉溺其中,过了一会,他妈妈说:“还能再玩10分钟。”孩子没说话。
10分钟过去了,孩子妈妈在屋子里忙上忙下。孩子继续玩着,等饭菜都做好了,妈妈就喊道:“你不累啊!快来吃饭,别玩了。”
孩子照样没动。
这时孩子的奶奶就装好了饭,夹了很多孩子爱吃的菜,放到孩子面前,孩子还是没动静。
很多家庭都是这种情况,孩子基本就生活在一个没有有效规矩约束的环境里。
他会觉得自己的任性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的努力和用心会赢得孩子心底的钦佩和尊重。
倘若孩子身上有了问题,一定要在父母身上找原因,为人父母,一定要去努力读懂孩子。
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身边,特别是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不是指责,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去道歉,然后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方法。
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得到孩子的喜爱。
而且很多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并非本意,或者说的话也会辞不达意。父母如果能耐心一点,多倾听、少下结论,也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尊重孩子的父母都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如果你真诚地为孩子考虑,而且能让孩子感受到,孩子当然会乐意接受。真正形成有效教养之后,心灵就会相通,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亲子关系也会如鱼得水。
转自《宋启峰名校长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