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学科辅导  
 
钱志亮:为什么教师要无条件接纳学生
浏览:461次 时间:2024/1/10 10:34:38
01

师生关系有“不平等”的一面



师生平等是政治上人权、法律上人格的平等。

知识上的多与少、智力上的优与劣、社会经验上的丰富与贫乏、在身份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育人管理上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表现出不平等。

当一个人的某项或者多项权利由另外一个人决定时,双方就不平等了。

在学校,上课不能随意出去,作业要交,成绩由老师评判,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这些权利的不平等就会使得师生关系失衡。
所以,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即使师生关系需要友爱、亲密、民主与和谐,但是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不平等的。

当然,这个不平等未必是坏事。如果平等,反而不一定有利于学习。

最简单的例子,孩子怕老师,才会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写、期待老师的表扬。




如果老师是孩子的同桌,或者是和孩子一样平等的人,孩子就容易不把他放在心上,从而失去约束力。


我们和关系不好的人碰面会觉得很尴尬,更何况老师和学生是要天天见面的。校园是孩子睁着眼睛待着最久的地方。

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老师放弃评职称、不要荣誉、不当班主任、不参加比赛、不写课题论文、不想参加课后延迟服务。

“佛系(躺平)老师”大量涌现:不打不骂不评职称,上课也不跟学生“较劲”,爱听不听、爱学不学,哀莫大于心死。

如果师生关系不好,老师和学生天天见面,彼此都尴尬。

教育的原点是爱!东方教育的“启发”也好,西方教育的“导出”也好,教育都是需要用“心”来做的工作,用心就是饱含了爱!

我总是想,为什么今天有的教师不快乐?因为没有了爱,没有用自己的心来对待孩子、对待工作!

教育是人性的领域,可现在一些地方却忽视人性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开篇就写道:

“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

——心死了!



02

没有学生,哪来教师的营生?



何来的教师这个职业?

生产力发展了,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了,人们为了向下一代传授社会规范和生产经验,于是产生了教育和教师职业。

家长生下了孩子,孩子有受教育的需要,国家为了满足下一代的需要而设立了学校,于是学校聘任了教师来教学生。

如果没有学生,哪来你我教师的营生?学生原来是教育工作者们的“衣食之源”!

这样看,教师职业在本质上就要求教师必须爱学生!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看来教师必须从自我的“小爱”中走到“大爱”,走到“博爱”。

师生关系是双方无可选择的“天定”缘分,没有学生便没有了学校,教师就不被需要了。

接纳、不接纳,彼此都在那里,彼此都不得不去面对。

相对于非成年人,成年人肯定占优势。但是未成年人必须优先,故而成年人不得不主动。

美国一所学校校长在培训结束时对新教师说的一些忠告:

第一条,建议你们要爱班里学习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等我们学校搞校庆的时候,要请他们回来装门面的。如果你不爱他,将来他会来吗?

第二条,建议你们要比爱学习好的学生更爱学习中等的学生,因为将来他们很可能上师范,很可能回校任教成为你的同事。如果你不爱他们,将来同事关系怎么搞?

第三条,建议你们要比爱前两批学生更爱学习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很可能成为大款,等学校搞校庆的时候,要靠他们捐钱的。如果你不爱他,将来他能给钱吗?

第四条,建议你们要比爱前三批学生更爱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因为将来他们都会成为议员,当领导。等我们学校搞校庆的时候,要靠他们撑腰的,如果你不爱他,将来会有好果子吃吗?

这个校长把爱学生看得是功利了一些,但从未来的视角来看,未尝不可。



03

接纳、不接纳都得天天见



人是有高级情感的动物。

老师如果接纳学生、爱学生,学生会反馈积极的信息,并带来快乐,同时快乐也会反作用于老师,使得老师更加热爱学生,于是更快乐……良性循环直至教师的幸福人生。

反之,不接纳就会导致不快乐,从而会产生倦怠感,引起自我折磨的恶性循环,会导致教育在播种仇恨!

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更何况师生生活在同一空间,并且今生能相见,这绝对是缘!

您的学生正好生在了您服务的区域内,即便非本地出生者,也是为了能遇到您而“专程赶来”,千里迢迢地异地择校,只为了做您的学生!

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如果我们的学生早出生30年,人家可能与你我是同学,我们无法做人家老师;人家晚出生30年,可能你我已经退休,就是想教人家也教不到!

所以我能理解为何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相见恨晚”的人——生不逢时啊!

师生在同一个空间、同一时间里一起相处、生活,短的不说,长的很可能达到3年、6年,人生能有多少个3年、6年?

这岂非人生中令人感动的幸遇?!

师生抬头不见低头见,双方都不能选择——缘;凭什么师生之间要彼此占据各自生命中一段并不算短的时间——缘。

这种师生之缘好像让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解释都显得失色。



师生之间喜欢,相见了;不喜欢,也要相见——无论善缘、孽缘都是缘!想见的未必能正好分到您班上——岂能如愿?想见的咱也没法让其“蒸发”——无力回天!

此生此世,唯愿能够保持一份曾经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

学生家长没有把自家的存折托付给教师,但把比此更重要的孩子托付给了教师。

家长托付的不仅是孩子的一生,而且是家长晚年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家族的希望!

我们要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我对得起他们吗?党和国家把明天社会的公民交给我们,10年后、20年后他们可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脊梁啊!

他们能在我们手里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从本质上说,我对学生负责就是对社会的未来负责!

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天使,那么跟天使们在一起,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天堂;可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魔鬼,那么每天都跟魔鬼们在一起,宛如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地狱之中。

其实,教师每天的生命质量是源于教师看孩子的视角,接纳或者不接纳、有爱或者没有爱、快乐或者不快乐,主动权在教师手里。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乐每一天?

因为教育,我们和学生相遇而结缘——教育缘。教育缘不是一面之交,而是很长日子的朝夕相伴。

师生因为有缘分,所以我们教师会生爱!

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我把它音译成“爱得开心”或“爱都开心”,即“只要有爱就会开心”!

孟子当年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快乐之一,大概就源于此吧。

转自《钱志亮工作室》
 
上一篇:这3件事,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越讨厌学习 下一篇:孩子有这3种表现,暗示他内心很自卑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