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家庭教育  
 
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浏览:396次 时间:2022/9/1 15:09:03
前两天在回家的电梯上遇见了很温馨的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回家,小男孩跟妈妈讲述着学校活动相关的事情,妈妈一直微笑着认真倾听。
  印象很深的是,在需要妈妈帮助的事情上,男孩对妈妈说:“可能要麻烦你帮我准备一个道具······”
  即便是对最熟悉的妈妈,孩子依然会使用礼貌用语,讲起话来也井井有条。从语言中,就能看出这个小男孩气质不凡,能力出众。
  我想,这与家长平时和孩子聊天的质量是分不开的。
图片
  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殊不知,有一项对孩子智商和未来发展十分关键的因素,无关家庭贫富,就藏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父母和孩子的语言交流。
  会聊天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将更优秀。
1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
  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图片
  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在《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一书中指出:
  “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语言会影响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且孩子的毅力和道德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3000万词汇倡议”还揭示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
  靠救济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616个;
  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1251个;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是2153个。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仅听到的单词数量少,而且会接收到很多消极的单词和粗鄙的俚语。
  在出生的头几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包含积极、正面意义的单词数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万个。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除此之外,亲子之间保持充分、良好的交流,也会促进彼此的理解,建立起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因此,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多和孩子聊天,用正确的方式聊天,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成长发展帮助都特别大。
2


  如何做会聊天的父母呢?
  (1)使用丰富的语言,尽可能多和孩子交流
  美国加州大学曾随机抽取了近300个有孩子的家庭,对0~4岁之间的孩子,做了一个历时4年的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即使在孩子还不具备语言能力的时候,家长单方面的和孩子说话,或者是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配合孩子的语调和声音,都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提醒我们做家长的,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多和孩子说话,保证充足的交流时间。
  走路时聊,陪玩时聊,睡觉前聊,可以讲故事、读绘本、唱唱儿歌、扯闲篇儿、天马行空······
  家长与孩子之间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语言能力越强,大脑越活跃,思维发展越迅速。
  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的孩子,会表现在日后的学业和社交能力上,和同龄孩子间拉开差距。
  我有一位同样当老师的朋友,就深谙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力。尽管在学校讲课已经挺费嗓子了,每次回到家,依然会准备好多话题和孩子聊天。
  果不其然,她家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不光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
图片
  除了多和孩子说话,家长在和孩子聊天时也要注意双向交流,不要只顾自己说。
  可以多用开放式提问来打开孩子的思维,比如“为什么?”“怎么了”“你是怎么想的?”“讲讲你的一天”等等,让孩子有机会多表达。
  (2)学会关注与共情
  有些家长虽然看上去在陪着孩子,但心不在焉,关注着的是手机里的信息、电视里的剧情,孩子和自己说话时,选择忽视和敷衍。
  还有的家长和孩子说话时,孩子说孩子的,自己说自己的。比如,从外面逛超市回到家,孩子说“好冷啊。”
  而家长顾着展示给孩子买的零食,“看,给你买的,都是你爱吃的零食。”
  记得有次坐高铁,一位爸爸带着女儿,女孩刚上车时,看着飞驰而过的景色非常兴奋,开心地指着窗外让爸爸看,而一旁的爸爸就盯着手机,仿佛没听见女儿的话。
  女孩的感受没有得到爸爸的共鸣,眼里的亮光很快暗淡了下去,便不再说话,呆呆地看着窗外出神。
  很多时候,孩子的话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他在当时当地想要传递给父母的感受和情绪没有得到共鸣与理解,这样的交流往往是无效的。
  次数多了,孩子会不愿意再和父母聊天。
图片
  因此,家长和孩子交流时,要尽量避免这个错误,用心关注孩子说话的内容,保持同理心,去体会、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真诚倾听,减少评判和说教。
  有个词叫“同频共振”,用在这里也很贴切,家长和孩子不光是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也要做到真的和孩子在同一个频道,不随意忽视和敷衍孩子。
  这样的聊天方式,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3)控制音量,多使用正面的语言
  生活中,每当孩子没听见父母的话,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忍不住提高音量,对孩子大吼大叫,批评孩子。
  在亲子交流中,音量过大、负面的语言都会抑制孩子语言潜能的发挥,其中,负面的语言,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认为,父母对孩子长期吼叫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
  家长总是大嗓门,爱对孩子吼叫,孩子会经常性地处于紧张焦虑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害怕犯错,不敢勇敢地尝试和探索。
  所以说,家长和孩子聊天时要控制好音量,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尽量保持理智,好好说话。低声教育更有利于把信息传递到孩子心中,孩子也容易接受。
3


  多用肯定、正面的语言,少用质问、疑问的方式回应孩子,比如“这你都不知道?”“还要我说几遍?”
  孩子犯错、表现不好时,尽量做到就事论事,耐心和孩子解释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避免用负面的语言评价孩子,比如“猪脑子”、“真没用”······
  会聊天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上一篇: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深.. 下一篇:父母这些行为,正在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