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心灵驿站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这几句父母常说的话,会预言孩子的未来(附沟通方法)
浏览:355次 时间:2022/5/25 15:16:44

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曾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语言是有能量的,可以养人,亦能伤人。我们随口的一句话,有时对孩子的影响力,超乎想象。

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风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讲得就是父母的语言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辅导过孩子写作业的家长,一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卡在一道问题上的时候,千万不能说“这么简单的题,你脑子怎么就转不过弯儿”;

一旦说了这句话后面你讲题讲得再好,就算是说个十遍百遍,孩子都听不明白了。

很多家长一定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沉默寡言的父母,养不出“话痨”的孩子;整天抱怨的父母,养不出乐观积极的孩子;脾气大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要么压抑,要么也是暴脾气……
有时候父母的嘴跟开过光一样,话从口出,怎么说,说什么,往往就能决定孩子的表现、性格,甚至言中孩子的未来。
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会有偏差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巴纳姆效应”。
它指的是,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很容易接受外来信息的暗示。
并且,他会笼统地认为,这些暗示很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特点,从而,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说,她从小到大听到父母说的话是:你是猪吗?看你那丢人现眼的样,长大能干啥?你能不能上点心......
被一直这样贬低,她真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出错。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司的大小比赛,她都不敢参加,哪怕别人觉得她有这个实力。
即便大学毕业,她却觉得自己不适合待在公司,而应该去小餐馆当服务员。
当一个人,长期接受错误的暗示时,他就会对自己出现认知偏差。
他真的以为自己很差劲,做不好、做不到。但他不知道的是,真实的自己,到底是怎样。


父母常说的话,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
孩子在形成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家庭。
尤其是6岁前的孩子,很容易就把父母对他的评价,直接当成自己的真实个性。
比如孩子看见人不喜欢打招呼,父母就解释说:“我家孩子太害羞了。”
孩子做不好某件事,父母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什么事都做不好。”
孩子不愿意分享,父母强行抢过玩具,还不忘指责说:“你怎么这么自私呢?”
这样的暗示多了,孩子就会自动把“害羞”、“笨”、“自私”等标签,内化成自己的性格。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指出,一个人的心灵,会引导他的行动。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笨”,那每搞砸一件事,他就会让自己相信一次:看来我真的太笨了,连这都做不好。
而若孩子觉得自己能行,那他就会昂首挺胸,做什么都积极。因为他乐观的心灵,会引导他做出正面的行动。

“慢养”教育创始人黑幼龙,他的孩子,曾经也“不优秀”。
老二甚至在一次考试中,还得了0分。
看着这张挂零蛋的试卷,黑幼龙强行压制自己的怒火,他没有生气指责,而是询问孩子:
你是不是很紧张,才导致考成这样?
接着,他又鼓励孩子说:“没关系的,下次努力一点,一定能考好一些的。”
老二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不断发生着改变,甚至在30岁那年,成为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
“谢谢你们,始终相信我是一个善良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因为你们的耐心和不放弃,让我从未放弃我自己。”
一个孩子,对自己有怎样的认知,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经常说的话,真的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和命运。


做孩子最好的“预言师”
《心理暗示力》一书写到,如果一个人,每天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正面暗示,那他就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唤醒最强大的自己。
我们平时可以怎么做,给到孩子积极的暗示,唤醒他强大的一面呢?
①描述具体行为,不说概括性语句
比如孩子主动分享,不概括说“你真好”,而是说:“我看见你把零食分享给了朋友,玩得很开心啊。”
孩子得到的暗示是:我是一个能分享的人,并且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孩子有些害羞,但当某一次他面对陌生人不怯懦时,不概括说“你太厉害了”,而是说:“我看见你表现得很大方,哪怕不认识这个人,你也应对自如。”
孩子得到的暗示是:原来我也能落落大方,那下次我能表现得更好,面对不熟的人不怯场。
孩子在这样的暗示下,会慢慢忽略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优点,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②不急着给答案,多用“我相信”句式
我们跟孩子说“我相信你”,是相信只要他肯动脑筋、努力尝试,稍微多往前走一步,就一定能办得到。
比如孩子跟你抱怨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不要急着给答案,而是回答:“我相信你能借助工具找到答案。”
父母的肯定,会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它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

③将破坏式交流,改成建设式沟通
“你为什么不?”“谁让你”“怎么又”这类话语,都属于破坏式交流。孩子一听到你这些话,就会自动屏蔽双耳,甚至还有逆反心。
比如孩子对地上的纸屑视而不见,不要说:“你为什么不把纸捡起来,屋子这么脏没看见吗?”
你可以说:“地上这么多纸屑,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才能让屋子干净整洁起来呢?”
孩子做作业时,眼睛离书本太近,不要说:“你怎么又看这么近,眼睛瞎掉你就开心了吗?”
你可以说:“把书本放远一点,这样眼睛不累。”
和孩子沟通时,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提问,少一些破坏式交流,孩子会更愿意听从。
家庭,是孩子的起点,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的终点。
而孩子将来的格局如何,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难题。这些,都可能藏在父母的语言里。
所以,我们常说的话,真的会成为孩子未来的预言。
转自《新东方家庭教育》
 
上一篇:写作技巧 | 小学作文“短句变长句”的4种方法.. 下一篇:孩子爱做小动作,不专心,家长除了吼还能做些..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