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信?是每个人内心对自我的肯定;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是决定我们每个人的心,是否生活在充满阳光与鲜花的世界里的重要因素。
自信的人,可以大胆而努力地去实践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付出多大辛苦也毫无怨言;自信的人,每天抱着“我能行”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次人生的考验和磨炼。自信,对于成人和孩子都同样重要。

毫无疑问,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却非常不自信,总觉的自己能力差,不求上进,自甘落后。
孩子一旦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全方面的落后,甚至会出现更多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那么,我们有必要先来探求一下,孩子不自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1. 缺少成功的体验
我们知道,有些孩子喜欢看手机,喜欢玩游戏,他们这样的行为被我们称为“坏小孩”。可是,我们再深一层看这个问题:是什么因素让孩子对这些东西如此感兴趣呢?仅仅是因为他们不爱学习吗?那他们又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答案只有一个: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享受到过关的快感,成功的喜悦,他们内心有十足的热情来激励自己继续无怨无悔地战斗下去。
相反,在现实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些孩子就体会不到成就感,他玩泥巴弄脏了衣服要挨训,考试失误要挨训,做题马虎要挨训,课堂打盹更要挨训……一切,都丝毫没有让孩子们感觉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他们只好选择逃避。久而久之,孩子哪来的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自信了。
2. 孩子不是“比”的工具
我们做家长的,在当今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里,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深深的期望,总想赶紧把孩子拔高一大截。
别人的孩子弹钢琴如行云流水,我的孩子就不行;
别人的孩子见人就礼貌热情的打招呼,我的孩子就扭扭捏捏,不喜欢和人交往;
别人的孩子考第一名,我的孩子就和人家差几分……
这样的比较,只会让孩子们强的更强,弱的更弱。然后就是对孩子的魔鬼般的训练。最后,孩子还是没达到家长预期的目标,孩子在别人面前也抬不起头了。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比没了,比丢了,比垮了。然而,正是这种自信的缺乏,导致孩子一生的悲剧。
3. “强势妈妈”和“包办妈妈”
毋庸置疑,这两种家长都把孩子的自信扼杀在摇篮里了。强势的家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来禁锢孩子的自信的培养和成长,让孩子不敢去尝试,不敢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更不敢有“把妈妈打在沙滩上”的意念和思想,试问,他哪来的自信?
包办家长就更可怕了,不让孩子有一丁点的闪失,事事替他去做,殊不知,你把他的自信,也占据了。孩子该去体验的,该去走的路,必然由他自己一步步走,可偏偏您不让他挨冷受冻,所以他没有战胜严寒的自信;您不让他经历挫败,所以他就没有傲立高峰的气魄和喜悦。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如何让孩子每天昂首挺胸地迎接那轮本该就属于他们的太阳呢?
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不去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最亲爱的孩子呢?我们那么爱他们,却习惯用挑剔的眼光盯着孩子的问题。
我们可以尝试每天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地用正能量去引导孩子,积极地鼓励孩子的做法,并在适当时候做一些指导。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带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带着显微镜去找寻孩子的优点,您会发现,孩子原来是这么优秀,那么,我们做法的改变,得到的是什么呢?正是孩子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自信。
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经历。他从经历中才能获得做人的原则和道理,才能让自己逐渐完美。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害怕孩子遇到挫折,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我们就鼓励他去勇于尝试。我们该做的,是给予正确的指导。
孩子做错事了,耐心地教给孩子反思、总结,以后不再犯错了。下一次,孩子做好了,他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就树立起来了。
孩子学习下降了,和他一起找找原因,让他说说感受,或者再让孩子谈谈以后的计划等等。孩子从这次失败中得到的是经验和教训,而不是痛苦的记忆,更不是家长的责骂。这样的孩子会自己逐渐走向成功,孩子在我们的扶植下,一步步,去体验成功。让孩子去经历一些事,去接受一些失败,正是这些,成就了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建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讨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对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最后,愿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反思自己,真正扶植孩子一路自信走下去,让孩子自信满满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