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家庭教育  
 
你经常和孩子讲条件,就不要怪孩子和你斤斤计较
浏览:154次 时间:2024/3/26 16:15:27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这样向家长讲条件?


“妈妈,你让我做作业可以啊,但做完以后你要给我买一个变形金刚。”


“我可以吃完这一碗饭,但是你要给我点那杯西瓜汁。”
 
“我晚上可以早点睡,但是你能不能让我看会电视。”
……


不少爸爸妈妈反映,现在的孩子“精”得很,无论你让他去干点什么,他都要和你斤斤计较地谈条件。


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过这种“小心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片

图片

02


其实,孩子之所以爱讲条件,大多是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父母都经常性的给孩子开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口头条件。


例如

“如果这次考试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带你去香港迪士尼玩。”


“如果这次比赛可以拿到冠军,妈妈给你买你看中了很久的四驱玩具车!”

 
“如果你这周表现好,妈妈带你出去玩。”
……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也经常出自父母口中?


这些对话是不是让孩子也养成了凡事“讲条件”的惯性思维?


奖励无错,但频繁的物质刺激则需特别注意哦!


过于频繁的物质激励会让孩子的内驱力减弱,转化为外界刺激的过分依赖。


图片


为什么孩子总是事事讲条件,

为什么孩子总是要奖励?


这是因为我们完全把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转化成了外在驱动力!


也就是说,他们学习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奖励。


当然,奖励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掌握好奖励的度,奖励就变了味道,慢慢地孩子就会演变成事事讲条件。


这就好比一个人已经习惯了有条件的去达成某件事情,那么他就会削弱内在想要实现目标的渴望,从而更多的依赖外界达成所提供的利益。


所以,当孩子习惯于跟你谈条件时,你就需要思考是不是该适当调整孩子“讲条件”的这种思维,增加他的内驱力了。


图片

图片

03


那么,家长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尽量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


“如果将物质奖励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学习目标容易发生转移。我们在学习上给予孩子的刺激物最好选择替代品。


例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表现给予孩子相应的贴纸奖励,孩子每获得15枚贴纸就可以兑换1枚奖章,学期末还可以把得到的奖章换取相应的礼物。


这样的“代币制”既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也避免了孩子把“良好表现”与“物质奖励”直接画上等号。


图片


在奖励孩子的时候以鼓励为主,奖励为辅


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诸如拥抱、赞美、集体表扬等其他的鼓励方式。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在面对成绩的时候,归因于努力学习的过程,而非奖赏的制度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注意孩子的主体性地位,在对孩子学习的反馈中多隐含一些类似“这次已经做得很好了,下一次只要你足够认真努力,就很有可能会获得成功”或者“你之所以能获得奖项,是因为你非常努力,我们这周不如带你去游乐场庆祝一下”等这样积极的信息。


这样就把孩子的成绩与他努力的过程挂钩,奖赏只是附带的,而非最终的目的。


当奖赏成为庆祝他学有所得的一种方式,而非目的。那么孩子对于学习的热爱就会出于本心,而非勉强。


只有真正心向往之,方能求仁得仁。

 
上一篇:父母的内心恐惧越多,对孩子的要求也便越多 下一篇: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材,30个..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