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家庭教育  
 
孩子的修身立德从“劳动”开始
浏览:132次 时间:2024/3/26 16:10:43

图片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


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


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


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和家庭一边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边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苦果。


图片


在我们的印象中,对于“劳动”的理解是否还处于一种狭窄的观念中,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即春游、秋游和参观等等;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


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们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图片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是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比如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孩子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讲的是劳动的价值。




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


可能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父母在给孩子教化“劳动”的观念时要让孩子懂得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新生活”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

 
上一篇:人民日报:父母,永远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下一篇:自律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