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位老师的教导下,不同孩子的表现和成绩可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教育”这个词中蕴含了两个重要方面,即“教”和“育”。如果只注重教育而忽略了培养,父母的参与不足,孩子的优秀可能性会受到影响。尽管老师和学校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们不能替代父母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价值也无法被学校教育所替代。在所有有问题的孩子身上,都可以找到与他们家庭相关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妨碍孩子成为杰出之人。无论学校的教育水平有多高,家庭教育始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即使老师再负责,父母仍需承担那些老师无法覆盖的教育职责。老师是知识传授者,能够教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但无法塑造孩子的品格和成长。一位老师的影响可能只持续三到五年,而父母的影响却贯穿一生。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在教育之路上,与其依赖各种教育资源,父母才是最不能袖手旁观的关键。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对待不被尊重的孩子,他们将难以学会尊重他人,在社会中也可能遭遇挫折。没有健全的品格和内心,知识只会成为导致孩子走偏的工具。成功的家庭教育会孕育出成功的孩子,而失败的家庭教育则培养出失败的孩子。因此,请认真看待孩子的存在,理解他们的需求,肯定他们的进步,欣赏他们的长处。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取得满分,然而,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优点和特质。那些热爱阅读的孩子可能梦想成为作家,热衷运动的孩子可能梦想成为职业运动员,关心他人的孩子可能梦想成为教育者……没有孩子毫无价值可言,唯有那些看不到孩子优点的父母。因此,父母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会欣赏孩子,挖掘孩子的潜力。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扮演孩子的伯乐角色,助孩子成长为最出色的自己。在培养孩子塑造良好性格和品格方面,家庭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的品质和母亲的情绪,将塑造孩子的未来。成功的孩子背后必有成功的父亲,为孩子树立卓越的榜样,培养广阔的视野。母亲的情绪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保持情感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孩子的现在是你的昨天,而你的现在将决定孩子的未来。金钱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物质无法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最高级的教育是心灵的滋养、精神世界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内心的富足感,使他们学会自尊、自爱,懂得如何取舍,辨别是非,以及发展善良和感恩之心。无论面对何种环境或困境,他们都能从容面对,保持镇定,坚定不移,不轻言妥协或退缩。真正的教育与财富、社会地位无关,而与心灵的培育息息相关。父母最不恰当的角色是充当孩子的“指挥官”,站在孩子之上发号施令。孩子如果被“操控”,渐渐地将只会依赖于父母,或者变得叛逆,将失败归咎于他人。尹建莉老师曾强调:“总之,要给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给他一个命令。”学会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负后果,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在许多情况下,父母所需做的只是:放手,让孩子勇敢向前迈进。你永远无法预料,一次伤害将如何深刻地影响孩子的命运。无论是身体上的伤痕,还是心灵上的伤疤,抑或是因冷漠而生的恐惧,都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管教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纠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与孩子对立。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成长场所,而不是培养暴力的温床。愿父母成为孩子人生的导航者,用心理解,用爱包容,鼓励孩子勇敢前行,迈向成长的每一步。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同样也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父母。既然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为何要将孩子束缚于我们设定的轨迹上呢?教育子女如同栽培一棵树,关键在于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我们应该在孩子的“根基”上付出努力,而不是一味考虑他们将来的成果和表现。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们都需要逐渐领悟放手的艺术,就像孩子需要逐渐学会独立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