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乖巧可爱的孩子,会说话了就开始冷不丁冒出几句脏话或狠话,比如:
三年级之后的孩子,甚至还会说出一些脏话词汇。
听到家里的熊孩子“口吐芬芳”,我相信,很多家长很难镇定自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又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聊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孩子会说脏话、狠话?
大孩子和小孩子说脏话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大致以9岁也就是三年级左右为界限来看,不同阶段的孩子,说脏话的原因也不同。
1. 9岁之前
第一,受到敏感期影响
三岁到五岁,孩子学习语言的初期,会有一段“咒骂期”,也就是所谓的“脏话”,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会说出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话,比如“打死你”,比如“去死”,而且大人越阻止,他们就越喜欢说。
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骂人,也不会觉得“脏”,也不会觉得“不雅”,反而会觉得很好玩。
就像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其著作《捕捉儿童敏感期》里说的那样:
“等他们长大了,他们就会发现言语的力量,尤其是一些话语,就像一把锋利的剑,会有很强的杀伤力。“诅咒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所以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使用它。”
因此,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说一些粗话或者狠话。

第二,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
其实,这只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发泄,说白了,就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满。
《家有儿女》里,邻居璐璐向母亲要相机,母亲拒绝后,她很生气,对着母亲大喊:
“坏妈咪,臭妈咪,以后再也不跟你说话了。”
小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这么做

2. 9岁以后的孩子
大约三年级的孩子,说出的狠话和脏话,往往不会无中生有,多半是受到同伴和环境的影响。
一位家长朋友表示,上周末,儿子的同班同学到家中作客,一群孩子围成一圈玩游戏,兴奋之时,满口污言秽语。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看直播,里面全是大人在玩游戏,突然就爆粗口了。
孩子们学习语言都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如今的孩子们,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要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也要杂乱无章,模仿环境不仅包括了家庭,还包括了学校、社交平台、网络游戏等。
这个年龄的孩子,骂脏话有时候是一种常见的、日常化的口头禅和语气词,并没有什么攻击性和侮辱性,甚至被认为是一件很酷的事。
如何面对孩子会说脏话、狠话?
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有礼貌,但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却有很多不文明的小插曲,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模样。
作为家长,我们无法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只有正能量的世界中,只能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合理地看待这些现象。
1.心态保持淡定
当一个孩子说出一两个脏话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很惊讶,也会很生气,甚至会用“道德标准”来指责孩子。
孩子们说的骂人的话,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家长们有时也不必做出过激的反应。
不管孩子是在开玩笑,还是在发泄,家长的过激反应,都是一种强化;相反,只要冷静下来,让孩子明白这些话没有任何用处,他们就会对这些话慢慢失去兴趣。
例如,有些小孩喜欢拿屎,尿,屁开玩笑,每次都要谈到很久很久,如果你不把它当回事,反反复复几次,小孩就会失去兴趣。
当孩子说出“去死”、“滚开”、“恨你”等刻薄的话语时,你会觉得有些伤感,也会觉得不舒服时,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要不,你换一种方式跟我说吧,这样的话,让我很伤心。”
让孩子明白,说脏话会伤人,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教育。
平静的语气,温柔的语气,比咆哮要有效的多。
2.注意营造好的语言环境
成年人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初的榜样,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表达,父母首先就要反思大人是不是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孩子说脏话、狠话,几乎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只要父母正确引导,这个阶段会迅速过去,怕就怕家里的大人口无遮拦。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说话方式,并且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身边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文明,父母就要做好榜样,注意日常生活里说话的语气和用词,营造好的语言环境,即使孩子从同龄朋友那里学到了不雅的表达,回到家,他也知道,这些话在家里是不受欢迎的。
有的孩子也会模仿一些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家长给孩子选择影片时要慎重,陪孩子看电视时,碰到有脏话的场景要及时提醒。
3.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表达
成年人的世界里,伤人的话背后往往藏着很多不被看到情绪和感受。孩子说话带着攻击性也有可能是一种变相诉求,只不过因为表达能力有限,才会选择一些不恰当的词语。所以,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脏话、狠话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想要什么要心平气和地说出来,极端的表达不能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反而会伤害到别人,还显得自己没有礼貌。
不妨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孩子能理智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就能避免因愤怒而导致的“狠话”。
转自《未来大脑尚艺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