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社区家长网校
  新闻综合
  政策法规
  专家讲坛
  心灵驿站
  学科辅导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
 
  视频百花园
 
 
 
  社区家长网校
首页 > 社区家长网校 > 专家讲坛 > 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这10条法则
浏览:334次 时间:2023/2/4 14:41:3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才会求助于家长。


01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02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03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04


声音法则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效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05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家长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首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问题学生”为伍的。



06


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敢于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敢于表达,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孩子思维的特点,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流。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会对孩子的表达能力造成伤害,使他们羞于在人前开口。



07


慎用惩罚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避免体罚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体罚,但当孩子犯错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惩罚的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写字,会让他们认为写字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



08


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09


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家长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但是,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建议家长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帮助孩子明确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须避免的,让孩子从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0


独立性法则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孩子,孩子却觉得你控制得太严。

家长也应允许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视着,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年龄小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给予一些生活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就不要管得太细,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家长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孩子犯错了,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培养,家长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博瑞智资深讲师权培老师在他的课程《合格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五大角色》中讲道,这五大角色分别是精神供养者、生命教练、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啦啦队队长。

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我们认为家长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接纳、爱、关注、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方式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才能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成长。

除了做好精神供养,我们还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训练,做好生命教练,才能使他逐渐学会不但按“人”的方式来行为,而且是按杰出的人的方式来行为。

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要想成为杰出的人,几率是非常小的。人生犹如复杂的迷宫,从哪条道路能够走到成功的顶峰,光靠自己盲目闯荡几乎不可能到达。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杰出的人,家长必须扮演孩子的人生导师的角色。

权培老师在课程中提到,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与生俱来的不是欢乐而是孤独与恐惧。不论面对物质的世界还是面对人的世界,他们都是茫然的无知者。当孩子把家长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时,他才能向家长敞开心扉,把他的心里话跟家长说,家长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他外在行为的内在原因,从而使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成为可能。

家长必须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内心找到的“我很好”“我是有价值的”那种感觉。当孩子有“自我价值”后,他内心的生命之火被点燃了。

我们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是精神上的,是远距离的,就像拉拉队队长一样,站在远离运动场的看台上,为孩子的进步而欢呼,为孩子加油助威!

权培老师从这五个方面切入,详细地把每一个角色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家长在这方面该如何做,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课堂上权培老师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使得这堂课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家长能在最短时间内吸收消化。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孩子的成长中尽到最大的责任,让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而这堂课的内容则是深入到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点点滴滴。

转自《博瑞智家长课堂》
 
上一篇:开学了,这10句话一定要告诉孩子,受用一生!.. 下一篇:开学收心啦!五个“时间”锦囊分享给家长和孩..
 
  友情链接
中心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兴路50号 电话:0511-8832149s5  后台管理
© 2019 扬中三茅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扬中市三茅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669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