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咨询的是一对母子,男孩脑袋耷拉着,跟着妈妈一起进了咨询室。进了咨询室以后,妈妈主动选择坐在离咨询师最远的位置,把前面的“空位”留给了小轩。坐定后,妈妈非常着急地催促小轩:“你跟老师说你怎么了?到底要不要去上学?”男孩低下了头一语不发,母亲见状,打开了话匣子。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了,最近迷上了打游戏,每天打到十一二点。晚上不叫他睡觉,他都要打一夜。第二天上学就萎靡不振的,经常迟到,有时候睡懒觉就不肯起床,不想去上学。自从上了初中,感觉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
和妈妈聊了一会儿,我了解到这个小轩小学的时候非常优秀,在班里的成绩数一数二,凭借自己的成绩优录到一所重点中学,身边的同学家长都非常羡慕。可是到了这所学校,孩子的状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即我问男孩,“到了新学校以后你感觉怎么样?”
“不怎么样,感觉优秀的人太多了,根本轮不到我”。小轩回答。
小轩告诉我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他最喜欢数学,有一次上数学课,他挑战了老师,指出了一个问题,让老师很下不来台,老师很生气。从那以后他对数学课有一些抵触了。最近一次数学考试,他交了白卷,数学老师对他更不满了。这也让爸妈非常地生气,从未对他动过手的爸爸打了他一顿。然后慢慢地就开始不想去学校了。
妈妈很不理解小轩的心情和行为。从她的讲述中我了解到,这一年,对于她们家来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轩妹妹出生,爸爸忙于工作,妈妈的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顾幼小的妹妹身上,觉得精疲力竭。对于小轩来说,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从家庭的中心到了家庭的边缘,从老师心中的优等生变成了问题学生。对于小轩来说,最主要的两个世界,都体验到一种丧失感。
“丧失感”在心理咨询中是一种经常需要被疗愈的情感。是指当人们在亲人分离、亲密关系结束、离开熟悉环境等情境中体验到的心理缺失感,通常伴有悲伤、难过、伤感等情绪体验。丧失感的核心关键在于结束和失去,失去一个人,失去一个熟悉的事物,失去一种美好的体验。往往有一些丧失,它超过了一个人这个年龄的承受能力,比如童年亲子关系的断层,失恋、宠物的失去、离婚等,这些丧失没有被安抚和表达,形成一些卡住的能量冻结在身体里形成一种恐惧和对抗。
有“二胎”家庭的孩子,有的会在妈妈生育期间产生叛逆行为,有的会产生莫名其妙的自卑感,有的会寻求特别关注,不断地“打扰”大人。弗洛伊德解释:婴儿出生,从母体中出生,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最大的焦虑,这是一种生存的焦虑。人在出生时毫无防备和独立能力,他的安全依赖于母亲和相应的人,如果丧失了爱,安全感受到威胁,就会产生焦虑。
小轩妹妹出生,妈妈觉得小轩已经大了,认为小轩可以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学习,于是将所有的精力和爱从小轩转移到妹妹,这对于小轩来说无疑是重创,失去了爱,失去了妈妈的照顾,一种生存性焦虑随即产生,而这种丧失感也迁移到学校,小轩的心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全感受到威胁,伴随着焦虑、伤感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一头扎进游戏世界以逃避实实。
和妈妈交流后,她恍然大悟,才明白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经历了这么多。那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小轩重新回归正常的轨道呢。给了妈妈几点建议:
(一)关注小轩的内心需要,修复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妹妹的出生,无疑是抢占了原本属于小轩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其实在二胎家庭,更应该尤其关注老大的情感需求,因为二胎的出生对于老大的心理世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最大的。父母应该多关注他的内心需要,帮助他更好的适应家庭的变化。
(二)帮助小轩接纳并释放自己的情绪感受。让他学会觉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不至于一直压抑到情绪爆发。
(三)多鼓励和认可小轩,让他重拾自信。对于小轩做得好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帮助他在新的学校更好地适应。
(四)爸爸可以多陪伴体育运动,减少在游戏上的时间。
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小轩的爸爸妈妈反馈,小轩现在在学校里适应得很好,和妹妹相处得也很愉快,经常会主动帮妈妈照顾妹妹,他们觉得非常高兴。家像一个港湾,如果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都能被看见,被满足,那这个家庭一定是平衡的、和谐的。
转自《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