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京市妇联的“宁姐137空中课堂”的负责人联系我,说计划推出几篇身边优秀的家庭教育故事,问我身边是否有这样值得推荐、值得学习的优秀家庭。我瞬间就想到了班级的一个优秀孩子,从最近一系列的亲子聊天内容中,我发现这是一个家庭氛围温馨和谐,亲子关系亲密友好,而且父母都是充满了大智慧的家庭,我觉得这家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教育,陪伴引领方式值得推荐。
下面就是母亲为这次“宁姐137空中课堂”完成的“作业,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有效的亲子沟通可以增加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性亲子沟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班级老师也一再倡导要多和孩子平等、耐心地沟通。我们不断学习和反思,也将跟孩子间的交流点滴总结如下:
一.跟孩子探讨为什么学习
孩子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和学习相关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会常和孩子探讨为什么学习。
有一次,孩子问:“为什么要学习课外技能?“爸爸告诉他:“学习最基础的目的是掌握生存技能,像小猫学习捕鼠、小鸟学习捕虫,你们学习认字、计算也是一样,有了这些技能,才能正常生活。另外一部分技能是让生活可以更加丰富有趣。例如,学乐器可以交到很多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甚至可以一起组乐队;学会打球,也可以认识更多喜欢运动的朋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的目的是可以更高质量玩耍。”听完,孩子欣然接受,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习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玩耍。
二.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此时,不能仅关注结果,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段时间,孩子做数学题时总出现一些“粗心”的毛病,导致成绩与他的期望相差较大,一度产生自我怀疑,尽管数学是他最喜欢和自信的学科。他说一直努力提醒自己细心,但并没有好的效果,还有同学嘲笑他“这次数学考得一塌糊涂”。
我能感受到孩子的沮丧,于是安慰他,学习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新知识,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同学说你这次考得不好,其实是对你数学成绩的肯定,他认为你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实在不喜欢他这么说,你可以说出你的感受,或者干脆说:“这不管你的事!” 不必用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学习经验,只能看到“粗心”的表象,无法分析“粗心”背后的真实原因。于是,我们一起分析原因,可能是计算基础不扎实,考试时计算量大、时间紧,一紧张就容易出错。我们一起制定计划,每天坚持计算练习,其它交由时间来检验。渐渐地,孩子也明白了“无他,惟手熟尔”的道理。所谓避免粗心,不是在考试时提醒自己细心,而是在平时提升熟练程度,养成“不出错”的习惯。
三.尝试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沟通应该是“你一言,我一语“,只有”一方输出,另一方接受”的沟通方式是不平等的。我们对孩子的建议点到为止,不应说教和唠叨。有时候,还可以尝试将时间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交流的主体。
近期我们班上发生了一件小事,两个好朋友因为一之水彩笔引发了一点小矛盾,事后老师让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我也尝试在亲子间遇到小矛盾时,找机会引导孩子思考,寻找解决方案。有一天,我们探讨人与人间的交流,我借机让他支招,“假如你是家长,会怎么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想了想,分别在“做了错事”和“作业拖拉”方面给出了建议。
如果是做错了事,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对于作业拖拉,应一起制定作业清单,判断时间是否紧迫,并针对不同情形给了我不同的处理方案。此外,他还向我阐述了他对“劳逸结合”的理解。
我在感叹孩子“门儿清”的同时,也了解了孩子的诉求,更有了和孩子间的“小约定”。有时候,一件事的沟通,不是一次交流就可以解决,要给孩子一些时间,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最后,亲子沟通的关键,应该是父母同时参与。妈妈能给孩子充分的爱和包容,爸爸则教给孩子积极的人生观和向上的生活态度。沟通并不一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才有意义,也不一定非得改变什么,只是和亲近的人聊个天。放下过高期待,接纳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做自己问题的 “解铃人”,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亲爱的家长培养,看完母亲的总结,您有什么收获吗?您知道优秀的背后都有什么秘诀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