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说:“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
这种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需要父母尽早培养。
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呢?

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才会主动、积极。反之,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所以,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做到以下几点: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起到示范作用,先做读书人。
◆孩子在取得一些成绩时,要及时地表扬、称赞孩子。
◆引导孩子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起来的,只要父母有恒心、耐心,善于引导,适时适当帮助孩子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上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
有研究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制定计划。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制定计划,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以及完成时间。
有了学习计划,孩子就会更加自主地去学习,逐渐摆脱掉拖延的不良习惯。
那么,要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计划性很强,要求孩子时,孩子才会愿意听。
◆帮助孩子制定计划,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适合的计划。
◆督促孩子实行计划,检验计划的可行性,并尽快修正计划,以保证孩子顺利继续执行。
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家长不要操之过急。
但要注意一点,学习计划不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应学习有时,休憩有时,娱乐也有时,这些都要考虑到计划中。

培养学习习惯
在读书阶段,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往往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成绩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想要提高成绩,先从习惯下手。
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做好笔记。
◆作业上:全神贯注、认真书写、勤于思考、及时检查。
◆其他方面: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整理笔记、坚持阅读、尊重老师。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要趁早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以身作则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榜样。
他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的说教。
他说:“无论给孩子什么教训,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尤其是他监护人的行动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那么要孩子努力学习,而自己却忙于看电视的家长,叫孩子心理如何能够平衡呢?
所以要想孩子爱上学习,家长首先要做读书人。
◆在孩子学习时,父母应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
◆当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积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家长们请记住,只要你们持之以恒,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孩子将会越来越优秀。

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
北京四中刘长铭说:“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凡是家长不与老师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尊敬,更离不开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发力。
身为家长,应该与老师团结协作起来,才能让家校和谐,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家长要学着理解老师,理解老师对孩子严格管教下的深爱。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懂得维护老师的威信,让孩子尊重老师。
◆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工作,保持有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成长难题。
在教育路上,家长和老师最应该成为最好的搭档。
老师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家长也足够信任老师。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这条路上稳步前行,取得进步。
为了孩子,请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